楞伽经 125:你只要掉进去外道,就算碰到佛,佛也度不了你
楞伽经【五】18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楞伽经(五)18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【注释】“颇有非世论者不”:“颇有”,可有?“不”,同否。问答至此,此婆罗门已稍微有点自省世论非正。因为这些都是生灭见。“我是一切外道之宗”:我所学习者是一切外道之宗。亦即:一切外道世论之学我莫不尽知,难道除此之外,还有别的道理?此婆罗门虽已少自省世论非正,然由于其倨傲之习气过重,仍是不甘落后,还是自逞其能。“有;非汝有者,非为非宗”:的确有法非是你们生灭见的世论,然而并非为汝所有者;其法乃非有为,亦非建立论宗。非有为。“非说,非不说种种句味”:非关言说,亦非不依第一义谛而方便说种种法句妙味。亦即:虽无说示,亦不碍说示,不堕断灭,以真空不碍妙有也。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:颇有”法“非世论者不?我”所修习者乃“是一切”世论“外道之宗”主,我善“说种种”文“句”趣“味”,以种种“因缘、譬喻”而“庄严”一切所说,何以不契你意,而皆斥为世论?“我复报言:婆罗门,”的确“有”法非是世论,然“非”是“汝”所“有者”;其法“非”有“为、非”建立论“宗,非”关言“说”,亦“非不”依第一义谛而方便“说种种”法“句”妙“味”,亦“非不”随顺众生而以种种“因”缘、“譬”喻而“庄严”之。
【婆罗门言:何等为非世论,非非宗,非非说?我时报言:婆罗门,有非世论,汝诸外道所不能知。以于外性,不实妄想,虚伪计著故。谓妄想不生:觉了有无自心现量,妄想不生,不受外尘,妄想永息,是名非世论。此是我法,非汝有也。婆罗门,略说彼识,若来若去,若死若生,若乐若苦,若溺若见,若触若著种种相,若和合相续,若爱,若因计著;婆罗门,如是比者,是汝等世论,非是我有。】
说婆罗门言:那么何等不是著于生灭见的世论呢?非非宗,就是非如外道之非宗,也就是正宗,负负得正。非就是非如,非宗,外道就是非宗,非如外道之非宗,也就是正宗。非非说,非如外道之所说,当然就是正说,叫做非非说,非如外道之不正说,当然就是正说。所以非非宗就是正宗,非非说就是正说。我时报言,说:婆罗门,有非世论,汝诸外道所不能知,以于外性,外一切法境界,不实妄想,虚伪计著故。谓妄想不生,觉了有无自心现量,妄想不生,不受外尘、妄想永息,是名非生灭的世论。此是我法,非汝有也。这是佛陀所讲的正法,不是你外道所有。
婆罗门,我今略说彼妄识之相,外道所计著的识心分别之相,略说彼识,就是我今简单地略说外道所计著的妄识之相,因为有识,它就一定有相,相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嘛,所以叫做妄识之相,有识一定有相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略说彼识,说我今略说彼外道所计著的妄识之相,若来若去,若来若去是什么?来去是什么?就是生灭见。若死若生呢?那么若死若生是什么见呢?也是生灭见。若乐若苦,又是二边,是什么见呢?也是生灭见。若沉溺若见,沉溺就是沉溺于戏说、戏论,一般人对这个很有兴趣,若沉溺于戏论,若见,见就是计著种种的邪见。所以,若溺,若沉溺于戏论,若计著于邪见,是这个意思。若触就是如果去接触外境,底下就更麻烦了,若著种种相,就是迷恋,著就是迷恋,如果你迷恋、死执不放,若恋著种种相,若接触外境,若恋著种种的外相、外境,如果和合的生灭相续。若爱著不舍,就是贪著于外境,死执不放。若因计著,如果妄立众邪因,而计著种种邪见,若因计著,外道都是邪见,没有正见,妄立种种的邪因,同时加以计著种种的邪见,这个就是若因计著,在因上就计著,在邪因上起计著,叫做若于邪因妄立,同时计著邪因,叫做若妄立种种的众邪因,而计著种种的邪见,叫做若因计著。
婆罗门,如是比者,比就是类,如果比类,其实都是生灭见,统统是汝等生灭落入生灭见的世论,非是我有,不是我有。所以师父一再强调,只要是生灭法、生灭相、生灭境、生灭的知见,统统必须彻底放下。为什么?这没办法了生死,著于生灭法,著于生灭相,著于生灭境,没办法离。所以生灭法本身是空性;生灭相本身一定要离,离一切相嘛;生灭境本身是空无自性;生灭知见那个就是一种外道的知见,或者凡夫愚痴的知见,所以生灭知见这个统统要彻底地放下、再放下、再放下,所以啊,慢慢慢慢……学习这个万缘放下,不立知、不立见,不著一相、不立一法、不著一境,慢慢地这样子。欵!绝对的空性、真如慢慢它就会显露出来,给自己机会。如果你讲了很多却不懂得放下,那么又著于某一种知见,那么就是一种生灭。所以放下,那就单刀直入地就掉到底谷,就与真如契合,没有任何的理由,就是这样放下,用大般若智慧了诸法平等如梦幻,直截了当就契入真如无生的境界。
【注释】“非非宗,非非说”:“非非”,双重否定,亦即是肯定。“非非宗”,非如外道世论之不正宗,亦即是正宗。“非非说”,非不正之说,亦即是正说。“以于外性,不实妄想,虚伪计著故”:谓以汝等世论者,于诸外法,作不实妄想,虚伪计著,故不能知非世论之正法。“谓妄想不生”:此即非世论正法之主旨。以下为解释此正法如何得起之大要。“觉了有无自心现量,妄想不生”:以觉了有与无皆是自心所现之量,故了知妄想实不生。以外道世论特著有无,不是著有,就是著无,起种种戏论言说妄想,迷惑自他,因此佛在此破之。此处的“妄想不生”为理上悟。“不受外尘,妄想永息”:以了妄想无体,实不生起,因此不摄受取著外尘境界,而妄想永息。此处的“妄想永息”是事上证。然理上悟与事上证中间,亦无绝然分际,以此为无上法门,乃上上根人之顿悟顿证者也。“略说彼识,若来若去,若死若生”:今我略说外道所计之彼妄识之相:例如彼外道计妄识有或来或去,或死或生之相。“若”,或也。“若溺若见”:或沉溺于戏论,或计著种种邪见。这个外道最行的,所以师父说,无关于生死的戏论统统放下,辩个你死我活,不如放下,清凉泡个茶喝。佛法是清凉法啊,不是热恼法啊。“若和合相续”:乃至或计著和合及相续相。“若爱,若因计著”:或爱著不舍,或妄立众邪因而计著之。“如是比者”:“比”,类也。
【义贯】“婆罗门言:何等”法“为非世论”耶?亦即:“非”如外道之“非”正“宗”,亦“非”如外道之“非”正“说?”(而离于外道之非正宗、非正说)“我时报言:婆罗门,有”法“非世论”,但为“汝诸外道所不能知”者。“以”汝等“于外”诸法“性”,作“不实”之“妄想,虚伪计著故,”不能知此非世论之正法。此非世论之正宗正说者“谓”一切“妄想不生:”以“觉了有、无”皆唯“自心”所“现量”,故了知“妄想”实“不生”,因此“不”复摄“受”取著“外尘”境界,而“妄想永息,是名非世论。此是我”正“法,非”是“汝”所“有”者“也。婆罗门,”今我“略说”外道所计之“彼”妄“识”之相,举如彼计著其“若来若去,若死若生,若乐若苦,若”沉“溺”于戏论、“若”计著种种邪“见,若”接“触、若”恋“著种种相”,乃至“若”计“和合”及“相续”相,以致“若爱”著不舍,“若”妄立众邪“因”而“计著”之;“婆罗门,如是”之“比”(类)“者”,皆“是汝等世论”计著之说,“非是我”正法所“有”,(此为佛正宗正说与外道非宗非说之别。)这个就判别出来,佛才是真正的大圣人,才是大解脱、大自在的。自觉圣智的大圣人,外道摸不着门的。这一段在告诉你,你一落入外道,佛仍然度不了他,这一段是强调这个,你只要掉进去外道,就算碰到佛,佛也没辙,看这一段就知道。
【大慧,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,我如是答,彼即默然,不辞而退,思自通处,作是念言:沙门释子,出于通外,说无生、无相、无因,觉自妄想现相,妄想不生。大慧,此即是汝向所问我:何故说习近世论,种种辩说,摄受贪欲,不摄受法?】
大慧!彼执落入生灭见的世论婆罗门,作如是这么问,我这样一一地回答,是初世论、二世论、第三种(世论)、第四种(世论),统统都是你们世论,我这样一一回答,统统回答斥为世论。
这个婆罗门立刻生大我慢,很不舒服。彼即默然。因为一一都被斥为世论,不辞而退,就是连告辞都不要,那个心就生大我慢,对不对?连离开都没有礼貌,打个招呼也不要,因为都被佛陀斥为世论,心里很不舒服、不爽,不辞而退,连告假都不要。接下来,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。思自通处,作是念言,思就是思其自己所拥有通达之处,外道拥有自己的理论,有无、断常,思其自通之处,就是思惟他自己所拥有通达之处,还是感觉自己很安慰,仍计以为是。你看,佛现前,他还是这样子,没辙。作是念言,然后这样子,底下这一句:这些(这个)沙门释子,出于我通之外,这些沙门释子出于我外道之通外,没有什么嘛。为什么?佛每次都讲一样,但说一切法无生、无相、无因。这个无生、无相是佛讲的,这个无因还不是佛讲的,这个刻意地扭曲佛意,无因是断灭见,刻意地扭曲佛的法、正法。无因,断灭之法,所以故意把佛的意思彻底扭曲。外道就是这样子:这个没有什么嘛,沙门释子瞿昙每次都这样讲,但说一切法无生、无相,还讲无因呢,把这个断灭之法交代给后代,真是罪过、罪过,还扭曲佛意,故意扭曲。瞿昙每次都说觉自妄想相现,妄想现相,妄想不生。
底下,佛就警告了,说:大慧!你看看,这个就是你刚才所问我的:为什么说习近于世论,就是争论不休,种种的辩论,论个输赢,搞个你死我活,只摄受贪欲,为什么?我想赢嘛,想得到名、得到利、得到供养嘛,一心只想辩赢对方,这个一心只想得到大家的尊敬跟供养,那就是摄受贪欲,一心只想摄受贪欲,所以他就不摄受正法。所以,师父一再地再三劝告说:宁可百年不开悟,不可一日走错路。就是千万不要掉进去外道的陷阱,那么恶知见很难去脱离以前那种根深柢固的知见跟思想,没有办法。但是我虽然痛心疾首地这样子呼吁,但是因为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不具足,你不要以为说我在这个末法,大家听师父这样开示,就觉得说:喔!我听闻到正法。
有的是刚好反感,有的法师不敢拿出来,因为他已经有相当的份量。他拿出来以后呢?他听了以后,哇!他的徒弟统统跑掉了,因为他所作非法,刚好这本经典,佛讲的经典,统统出现,他这个法碰到这个法师,他就一定藏起来,你相信吗?他一定藏起来啊,大家听了以后不会尊敬他,他怎么会敢传呢?他怎么敢传?他不敢传,所以他宁可把这个,他看了以后:哇!这不得了,讲的针针见血,统统在讲我啊。赶快收起来,收起来,然后就说:哎呀!慧律法师法很好,他也是叫我们念佛嘛,就是这样,平常我交代你的。那些年岁大的一直点头就说:嗯!那这样对,也对嘛,慧律法师讲的跟我们上人讲的一样嘛。嗯!对对,就是这样。这样子,用糊弄过去的,就是这样子。
所以你不要以为说,师父讲的这个法,是每一个人都会认同你啊,感恩你啊,你不要这样肖想,这么想你稳死的,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善根的,没有的。这样你就知道大家要在这个世间存在,我要活下去,就是要名、要利、要供养、(要)恭敬,现在出家人这么多了,对不对?大家都听慧律法师的,都跑到文殊讲堂来,那我吃什么呢?所以你要知道,只能度这一些生生世世有这个上根利智、有这个种种大根器因缘的人,只能度这样子的,那其他没有因缘也没办法,不是我有这个能耐,对不对?所以我四十年的这个经验、修行,跟大家汇报一下,我也不是说我多行,是不是?因为人家说,谦虚是智慧的开始,狂妄与圣道绝缘,当然我们还是要谦卑,所以说那就看看谁有因缘,那么就接触到这个,那我们就度,没接触到的,或者是接触:哇!这不行。
有一个法师就是这样,他那个徒弟来跟我讲,他的师父也看到师父(指慧律上人——整理者自注)的法,看到以后,统统收起来,一句话都不敢说,(拜见上人的人)他说:师父你平常不是很赞叹慧律法师吗?他师父说:嗯!不错不错。那为什么讲的都是他的缺点。(师父笑)这个就是法要传,还是要看善根、福德、因缘。但是有勇敢、有勇气的出家众,或者勇气的在家居士,他不怕改变,他知道这个是对的,他绝对就下定决心:我以前不对,我们也碰到过这种法师,我也跟他讲,你们道场像是烧烧冥纸啊,烧烧什么这些假人啊、车子啊,贩卖种种的这些死后人的东西,我说:喔!法师,这个不如法。这个法师升座以后,作住持一下子把烧这冥纸的什么死人的什么统统停,全部道场依师父——慧律法师讲的法。我跟他比这一只(大拇指)的:你真了不起!太了不起了。这一下子就……也有这样子这么勇敢的法师,佛教需要这种人才,说不对,就改革,因为这是佛讲的,不是我讲的,《楞严经》、《楞伽经》,这是佛讲的,不是我讲的。他知道,他这样做是不对的,这些立刻就断,包括烧往生钱,很多的不符合佛陀的正法,统统断(师父伸出大拇指)!我说那个比丘太了不起了!来来,过来过来,我跟你摩个顶,方便授记,(师父笑)你太了不起了,对不对?法与世尊相应,就是有这么勇敢的比丘。
这一段我再解释一下。说:大慧!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,我如是答,(这个婆罗门)立刻生大我慢,因为很不舒服,统统被斥为世论。彼即默然,心理不爽。不辞而退,连告假都不要,因为心太不舒服了。接下来,自我安慰一下,思其自通,所拥有通达处仍然自以为是,作是念言:沙门释子,出于我通之外,这没什么了不得嘛,佛陀每次都是这样讲,但说一些什么一切法无生、无相,刻意扭曲,佛也讲无因啊,断灭之法,故意扭曲佛意,佛每次都讲,觉自妄想现相,妄想不生,你看!当时候碰到大圣人,圣中圣的佛陀,佛没辙啊,所以傲慢是障道之根本。大慧!此即是汝,这个就是你刚刚所问我的为什么习近那一些世论,种种的辩说,每次都搞个你死我活的辩论,摄受贪欲,只摄受贪欲。为什么摄受贪欲呢?一心想辩赢对方,难道不摄受贪欲吗?佛法有输跟赢吗?为什么叫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”呢?这些外道或者掉进去生灭见,是不摄受正法的,不摄受正法。哎呀!讲得真是棒啊,佛陀啊。
【注释】“不辞而退”:此显其我慢难改。“思自通处”:思其自所通之处,仍计以为是。“出于通外”:出于我通之外。“说无生、无相、无因”:但说一切法无生、无相、无因,断灭之法。此为故意扭曲枉曲佛所说的,以其憍慢覆心,不愿意承认过错,改邪归正,可见慢心障碍修行之大!诸位!佛在世,佛都碰到这样子的人,所以诸位法师,你在说法当中碰到这样子生大我慢不理你的,你也不要太伤心、太难过,因为你还不是佛呢?佛都没办法度一切众生了,你有什么能耐呢?尽力就好。“此即是(这个就是)汝向所问我”:“向”,方才。“何故说习近世论,种种辩说,摄受贪欲,不摄受(正)法”:为何如来说习学亲近世论之种种诡辩言说,便会摄受贪欲,而不能摄受正法,便是这个道理;以此婆罗门为例,便很明显,以其广习众世论,故其贪欲、邪见,著于生灭的邪见,过于炽盛,故不能摄受正法,乃至其憍慢亦难以减损。所以说,我慢高山,不流德水,在这个戒律里面,在四分律比丘戒里面有一个比喻,诸位!看看你这个比喻,好!看看你能不能理解,你看过那个脸盆没有?我们洗脸那个脸盆,他说骄傲狂妄的人,骄傲狂妄之徒犹如覆盆,就是把脸盆倒盖起来,脸盆倒盖起来能不能盛水?没办法,什么再好的东西它都没办法。就是骄傲、我慢、自负的人,犹如覆盆,就像脸盆倒盖起来,雨水下来,下雨会不会盛到雨水,没办法;覆盖,骄傲我慢会覆盖内心里面的德行,所以什么都不能接受,就是我最大啦,我最大,你说什么都没有用,这个就是很严重的我慢心。【义贯】本节从略。
【大慧白佛言:世尊,摄受贪欲及法,有何句义?佛告大慧:善哉善哉,汝乃能为未来众生,思惟咨问如是句义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。大慧白佛:唯然受教。】解释一下:摄受贪欲,当然是邪了,摄受正法,当然就是正了。大慧白佛言:世尊!那么摄受贪欲不入道,著于生灭见的外道以及摄受正法,有何句义?句义就是有什么差别的义理吗?邪正当然要分清楚啊,对不对?摄受贪欲,这个是邪法;摄受正法,这个是正义,正的,所以有何差别的义理呢?佛告大慧:善哉善哉,汝乃然为未来众生,思惟咨问如是句义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。大慧白佛:唯然受教。
【注释】“摄受贪欲及法,有何句义”:摄受贪欲及摄受正法,于句义上,有何差别?【义贯】本节从略。【诠论】此节所问者,为邪正所行之分际。邪正分不清楚,如何去邪归正?如何改邪归正呢?
【佛告大慧,所谓贪者,若取若舍,若触若味,系著外尘,堕二边见,复生苦阴,生老病死,忧悲苦恼,如是诸患,皆从爱起,斯由习近世论,及世论者,我及诸佛,说名为贪。是名摄受贪欲,不摄受法。】
解释一下:佛告大慧!什么叫做贪呢?若取,取就是爱取或者贪著的意思;若舍,这个舍就是因为不喜欢对方,就是弃,放弃的意思。若贪爱或者是放弃,弃也是另外一种恨,憎恨而引起的,由贪爱的取或者是嗔恨的舍,如果是触或者是味种种的执著,心统统割舍不下,切割不了,系著于外尘的意思,万法贪不得,他却系著于外尘,堕二边邪见,贪一切境界会继续产生众苦之阴,我们这个五阴身就是因为生生世世贪爱、贪婪而来的,所以如果你要把这个贪转变成我一天贪念一万声佛、二万声佛,那就可好了,对不对?我们下一辈子要莲花化身,去极乐世界了,你贪爱这个世间,就变成五阴身继续来转世投胎,我们现在好好地念佛,贪,好!我们把它转念,变成精进,这个变成好事。生老病死、忧悲苦恼,如是诸患,皆从今天的贪爱心而起,当下的贪爱心而起,这些都是由于学习了生灭的,著于生灭见的世论,以及世论者,我及诸佛,说名为贪,贪,是名摄受贪欲,绝对就没办法摄受正法,我们连正法都贪不得了,何况邪法。
【注释】“复生苦阴”:“阴”,集聚。复因此而生起众苦之阴。“斯由习近世论,及世论者”:而斯等贪爱,不自生起,皆由于习近世论,及亲近倡生灭见的世论者而起。所以师父在这里劝导,那个人就算身披袈裟,乃至不符合佛的正见,包括这个道场都不能亲近,要赶快远离,如果那个道场真的依法不依人,以佛陀的正知正见,那么应当亲近。
【义贯】“佛告大慧:所谓”摄受“贪”欲“者”,谓于诸境界,“若”因爱而摄“取,若”因憎而“舍”弃之,憎就是恨。“若”接“触、若味”著,如是“系”缚执“著”于“外”在“尘”境,而“堕”于“二边”之邪“见,复”因此而“生”起众“苦”之“阴”集,“生老病死,忧悲苦恼,如是诸”苦之“患,皆从”贪“爱”而“起”;然而“斯”等贪爱,并不自生,皆“由习近世论,及”亲近倡“世论者”而生,讲得很美,没有空慧的思想,不得解脱,就是这个意思。很会讲、很会写,书也写很多,结果著于生灭见,下辈子再来。“我及诸佛”,皆“说”此习近“名为贪,是名”为“摄受贪欲,不摄受法”之义。
【诠论】为何习近世论,为摄受贪欲之因?其道理为:以贪爱是业,而业不自生,乃由惑而起,以起惑,故造业;所言惑者,指惑于理及惑于境,惑于理就是惑于无生之理,惑于境,惑于空相的境。简单讲,对于无生的理,对空相的境,完全迷惑,以众生对于无生理与空相的境都起惑为什么?著以为实,所以于理不通,妄想一直起来,对不对啊?于境,不了悟诸境,境境本空,相相不可得,那么对于涅槃思想不了解,对境就起迷惑,执著不已,故迷;迷故造业。是故三界众生之生死,莫不由惑而生。而众生之惑源,率皆在于世论。而彼世论者,以美妙之文词章句,为什么讲美妙呢?他不写得很美,对不对?就是这样,他不写得很美谁来听呢?就像中国的诗词歌赋,我请问你诗词歌赋里面有空慧的思想吗?有吗?你看这歌仔戏,我们现在花前月下吟诗作对,吟诗作对怎么做他有空慧的思想吗?没有啊。所以所有的电影其实就是生灭见的世论,是啊。所有的唱歌跳舞生灭见的世论,也是啊,对不对?所以以美妙的文记章句庄严文饰,写得美得不得了,却不能解脱,且自称智者、这个还不打紧,还自己称为自己是有智慧的人,是贤是圣,因而诳惑愚夫,而堕于其邪见,令人于理于境起惑;彼更以其邪论,作为摄受种种贪欲之理论上的藉口、根据、后盾,故使贪欲合理化,从而迷惑益盛,因而无智愚夫依彼世论皆摄受贪欲而不自知:不但不知其非,且以为若不如是,反而是错;甚至尊之为“道”。
如道家之练丹求长生,乃至练精、气、神,皆是令人于此无常败坏之五蕴身上起计著、贪求,舍本逐末,变成练身而不练心,凡此皆是世论,著于生灭见的世论,者令人摄受贪欲,不摄受法之例。其他东西方之种种外道世论,以及等而下之者,以下出家人统统不能做,出家众尤其要谨慎,如占卜、风水、扶乩之类,还有鬼魂附身的,亦皆令众生起种种迷惑妄想贪爱,而执著不舍,妄造诸业,枉受生死,受世论之害者,比比皆是。是故佛欲出众生于生死海,即先破外道世论之种种妄计执著,如是妄见破则惑破,惑若破,即不复依之而妄造种种恶业,自坏坏他;惑破、业息,生死苦轮便顿息止。是故,有缘修习此无上顿法者,于佛殷切之教,应善随顺,俾能自利利他,自熟熟他,在此末法时期,建正法幢,摧破众魔妖孽,令正法显现、长住。
所以师父一再呼吁正法要重现,当然要从师父来呼吁做起,那么在这里一个关键点,你是不是有入道,很简单,你有没有做到“歇即是菩提”,放下那个功夫,你每天时时刻刻检视一下:我是不是真的放得下?欸!你真的放得下,以前看到仇人,气得半死,现在没事;以前对金钱贪著得不得了,对金银财宝贪恋得不得了,现在看都不看,知道那个带不走,欸!你自己也是心境一直在进步、进步,了生死的第一步,你走对路了,假设说你越修越烦恼,越修妄想越多,越修越百般计较,那就表示你走错路了,就算你念念佛,不得其力。学佛要真实的受用,平常就要真实受用,所以往生是现在的事,不是临命终的事,这一句话就是最重要的座右铭。往生是现在的事,现在都没有办法领悟,歇即是菩提,临命终再一病苦,手忙脚乱,你怎么办?业力再来,病苦再来,你哪里有办法?现在一脚就踩熄妄想、烦恼、颠倒,内心充满着智慧,所以自己对自己的生死也有把握。所以师父说:放不下,妄想多,苦了自己,别人不会代你受苦的,放不下,妄想就多,苦了自己。
905页【大慧,云何摄受法?谓善觉知自心现量,见人无我,及法无我相,妄想不生,善知上上地,离心意意识,一切诸佛智慧灌顶,具足摄受十无尽句,于一切法,无开发自在,是名为法,所谓不堕一切见、一切虚伪、一切妄想、一切性、一切二边。】
大慧!什么叫做摄受正法呢?谓善觉知自心现量,见人无我、五蕴本空,见法无我相,万法、一切法统统空无自性,叫做法无我,妄想不生,善知上上地,最究竟的地叫做上上地,一地一地往上,最究竟,是离于生灭的心意意识,离于生灭心,心是指第八意识,意是指第七意识,意识是指第六意识,离八识的生灭识心分别,一切诸佛智慧灌顶,灌顶重点在哪里呢?把这个职务交给了对方,授佛的职位,就是有能力承担佛的转大法轮的能力了,就像如果师父栽培了徒弟,相当的成熟的善根,请他上台说说法。一切诸佛智慧灌顶,授佛的职位,具足摄受十无尽句的大愿行,于一切法,无开发自在,也就是无功用行,大自在、大解脱,是名为正法。所谓这个菩萨摩诃萨绝不会堕入一切见、一切虚伪,虚伪就是假相的意思。真正的菩萨摩诃萨绝对不会堕入一切见,(不堕入)一切见的意思就是: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,有见就头上安头,清净心让它显现,再安上贪,贪见;嗔,嗔见,愚痴,愚痴见,见相立见——见到一切相就立知见,这个就是头上安头。相相本空,清净心让它显现,没有能缘心,因为清净心;没有所缘境,相相境境本空,所以你也可以游山河大地,山河大地统统空相啊,你以第一义谛大空,你走到台北,台北第一义谛大空,走到哪里统统第一义谛大空,对不对?一切的虚伪、一切妄想、一切性,就有无、断常、一切二边,见法无性,就一切二边之见就不生。
【注释】“无开发”:无功用。以功行纯熟,其用若不开不发,不涉功用,自在显现故。“不堕一切见、一切虚伪、一切妄想、一切性、一切二边”:“一切性”,即一切有无、断常等性。此谓若能不堕一切见,即得正知见;以得正知见故,即能离于一切虚伪不实之相;若离虚伪之相,则不复妄想;若不妄想分别,即得离于一切有无断常等性,而见法无性;无性就是空无自性,无性就是空的意思。若见诸法空性,无性就是空性、空相的意思。见法空无自性,即一切二边之见不生;二边之见既离,即入于一相之智,因此修学正法之要,必须能不亲近摄受世间言论。因为这些世间言论,全部都是生灭见。离妄乃所以顺正也。
【义贯】“大慧,云何”为“摄受正法?谓”能“善觉知”一切诸法皆唯“自心”所“现量”,如实“见人无我,及法无我相”,以照见人法空故,“妄想不生”;妄想不生,故能速“善知”见菩萨“上上”诸“地”行相,尔时即能“离”于“心意意识”之境界,超凡入圣,得法性身,而为“一切诸佛”如来以佛萨婆若“智慧”之水“灌”其“顶”,授佛职位;于是“具足摄受”菩萨摩诃萨“十无尽句”之大愿行,“于一切法”得“无开发”之功用,“自在”无碍,“是名为”摄受“法”。而此摄受法者,乃由不近世论而来,即“所谓不堕”外道世间“一切”诸“见、一切虚伪”不实、“一切妄想”分别、“一切”有无断常一异等“性”,及“一切二边”邪见。
【大慧,多有外道痴人,堕于二边,若常若断,非黠慧者:受无因论,则起常见;外因坏,因缘非性,则起断见。大慧,我不见生住灭故,说名为法;大慧,是名贪欲及法,汝及余菩萨摩诃萨,应当修学。】
大慧!多有外道痴人,就是没有智慧的,起心动念都堕于二边,若常见的外道,或者堕于断见的外道,非黠慧者,这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,黠慧就是小聪明,这个不是一个有聪明者,受无因论,则起常见,无因就是自然而有,不从因缘生,为什么?四大本来就存在,四大永远存在,它不管怎么变化,四大都一直存在,四大性常,无因而生,不从因缘,自然而有,而且这个四大是常住不变的,这个受无因论。受无因论就是四大常住不变,这个就是常见外道,反过来呢?另外一种是断见的外道。断见的外道怎么着呢?外因坏,就是这个外境这个因缘,坏,就是坏灭,看到那个坏灭处,就执著万法,你看,都是断灭。因缘非性,非性就是皆无,都没有什么意义,统统没有啊,落于空无所有,则起断灭见。
大慧!我不见生住灭,我唯见不生不灭真如自性,我不见有一法,若生、若住、若灭,统统没有,因为它无相、空无自性的东西,我根本见到的是绝对的真如。我不见有一法生住灭,为什么?诸法空相,诸法都是真如相,诸法都是法界一相,平等空相,这个时候见到诸法空相,怎么样?我见不生不灭的真如相,这个时候说名为正法。说名为法,就是说名为正法。大慧!是名贪欲跟正法是不一样的,一个是生死法,一个是解脱法,摄受贪欲法是生死法,摄受正法是解脱法,那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。
【注释】“非黠慧者”:“黠”(音xiá),亦慧也,含有狡猾、小聪明之义。“受无因论,则起常见”:其中若摄受外道之无因论者,则起常见;以受无因论者,则计四大性常,无因而生,不从因缘,自然而有,常住不变,常住不变的意思就是四大一直存在的意思,类似我们现在的能量不变的意思,故成常见。“外因坏,因缘非性,则起断见”:若见外境之因缘离散而坏灭,于是计因缘皆无,则起断见。“非性”,即无义。“我不见生住灭故,说名为法”:我因不见法有生住灭、来去等相,因为相相本空本寂,所以,佛见体性,众生见相,见相就有生灭;佛见体,见体就不生不灭。圣凡之别在哪里呢?圣人见体,凡夫见相啊。凡夫见相,著于生灭;圣人见体,不著于生灭,所以他是入不生不灭,而如实见不生不灭,离诸贪欲取著,这个离诸贪欲取著是相相本空,是没有东西可以贪的。
说我们断贪,其实了诸法无性,贪本身并不存在的,了诸法无性,这个是单刀直入的顿悟。我要断贪,那我问你:断到什么时候呢?所以佛讲要断贪嗔痴,其实是一种善巧方便,要了诸法无性,贪、嗔、痴彻底没有,直接就知道平等如梦幻,所以了诸法无性是最上乘,因为它空无自性。如果说我要断贪嗔痴,那个是渐次第说的,有东西才断嘛,没有东西你断什么呢?所以了诸法无性,贪嗔痴空无自性,单刀直入就顿悟。如果说我要断贪嗔痴,那个是站在次第,给众生一个机会因缘,慢慢慢慢要断、断、断,但话讲回来,你要断到什么时候才断得完啊?虚空有东西吗?虚空没有东西,你拿刀要砍什么呢?说我把虚空切一块,断贪就是这样子,本来是绝对的虚空,拿刀子你要砍哪一块虚空下来啊?法身,本自不生,本自不灭,我拿一只刀子,就说我要把虚空砍一块下来,这个不是大愚痴嘛。贪嗔痴本来就空无自性,我为什么一定要断?要断就是拿刀子要砍它了。所以就知道:断,是佛方便说,也不能说不对,众生这样子看他才看得懂啊。所以了诸法无性则是顿悟。断贪嗔痴则建立在次第的方便说。离诸贪欲取著,其心寂静,是故说名为正法。而外道见有生灭、断常、来去等相,复于是等相中妄生取著,贪爱不舍,是故堕于二边者,即不见正法,而摄受贪欲。
【义贯】“大慧,多有外道”之愚“痴人”,以愚痴故,令自他“堕于二边”之邪见,“若常若断”,皆“非黠慧者”之所为:其中摄“受”其“无因论”者,“则起常见”;若见“外”境之众“因”缘离散而物归“坏”灭者,便计一切“因缘”皆悉“非性”(无有),“则起断见。大慧,我不见”法有“生住灭”、来去等相,如实见不生不灭,其心寂静,为什么见不生灭?见到体性嘛。如实见真如体性,所以不生不灭,其心寂静,远离一切贪欲取著,“故说名为”正“法;大慧,是名”摄受“贪欲及”摄受正“法”之别,“汝及”其“余”诸“菩萨摩诃萨,应当修学”。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一切世间论,外道虚妄说,妄见作所作,彼则无自宗。惟我一自宗,离于作所作,为诸弟子说,远离诸世论。】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说一切世间这些言论,外道是虚妄不实之说,妄见有能作还有所作,因为他有妄想,有能作、还有所作,彼是指世论者,彼世论者,实在没有自性宗通之法,他对佛的心性完全不了解,所以叫做彼则无自宗。无自宗就是无自性宗通之法。惟我一自宗,只有佛这一宗,他有自性不生不灭,表示唯佛能证,因为佛是无上正等正觉,唯佛能证,唯佛能了。唯我一自性宗唯佛能证,离于能作还有所作,离于能作所作这种种的妄想分别,以如实如见,为诸弟子说这个无上甚深之法——真如自性不生不灭。讲这些法做什么呢?令远离诸世间执著的一种生灭的世论——世间的邪论。世间的邪论就是种种的生灭见,所以令远离于诸世间的种种的邪论。
【注释】“唯我一自宗”:“一”,单独。唯我独一证得自性宗通。以此自性宗通唯佛能证,故说“唯我一自宗”。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一切世间”之言“论”,皆是“外道虚妄”不实之“说”,以其“妄”想而“见”有能“作、所作,彼”世论者实“则无自”性“宗”通之法。“惟我”独“一”证得“自”性“宗”通之无上理,而能究竟“离于”能“作所作”之妄想分别,不著能所,故称实而“为诸弟子说”此无上深法,令得“远离”于“诸世”间邪“论”。
【心量不可见,不观察二心,摄所摄非性,断常二俱离。乃至心流转,是则为世论;妄想不转者,是人见自心。】
心量就是一切心王还有心所,心王就是八识心王,那么心所就是五十一(种)心所,这个在《百法明门论》就讲得很清楚,一切心王心所,这个心量,它是无相的,不可以见,不可以用俗人眼光来见而得见的,因为它是无相的,意思是心王心所本自无相,不可以用俗眼来见,这个外道不善于观察二心,二就是二见的邪心,二见的妄心,外道不是落入有就是落入无,自心所现,不善于观察这个二见之心,外道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无这种妄见,这不善于观察,惟佛能够了,能摄之心,所摄之境,非性,能摄心空无自性,能摄境空无自性。就是能摄,空;所摄,还是空,空加空还是空,所以佛法在讲什么?佛法在讲诸法毕竟空。断常二俱离,断见常见统统离。
乃至只要有一点点的心流转,也就是意识的流动,微细意识的流动,生起的意思。心流转,意思就是说,乃至只要有一点点照见微细的意识,在流动,在转生,在起动,这个统统列为生灭见的世论之妄想。如果觉得觉悟了这个生灭见的妄想,当体即空,不被转动了,不转,就不被转动了,妄想不转者,就是:如果觉此生灭的世论之妄想,不被生灭见的世论妄想所转动,妄想当体就不被转动,当体就是空,不被转动的时候,这个人则明见自己本心还有本性。是人见自心,这个人则明见自己的本心本性。
【注释】“心量不可见”:一切心量皆不可以俗眼而得见,以心量无相故。“心量”,心、心所法也。“不观察二心”:“二心”,二见之心。谓外道之人,由于无智眼故,不能如实观察有无等二见,乃自心所现之相。“乃至心流转,是则为世论”:“心流”,即意识之流动。意识的流动,这里一般以生灭的世论见来讲,他都是用意识心,对第八意识的微细生灭的根本望尘莫及,都是用粗糙的意识心在流动,“转”,生起。乃至有微少意识之流生起,皆是世论妄想。为什么说“动念即乖,拟议皆非”?动念即乖,动念就违背真如,乖就是违背真如,拟议皆非,拟就是准备,议也就是讨论。动念即乖,拟议皆非,完全都是真如。意思就是真如不可思不可议的意思。“妄想不转者,是人见自心”:若觉此妄想当体不生者,此人则明见自本心本性。
【义贯】一切“心量”乃是无相,“不可”以俗眼而得“见”;外道人则“不”能“观察”有无“二”见皆为自“心”所现相。唯佛与诸菩萨能观察了知能“摄”取之心以及“所摄”取之境,皆“非”有自“性”,因而于“断常二”见悉“俱”远“离”。如是“乃至”照见有些微意识“心流转”生起,“是则”仍“为世论”之妄想。若能觉此“妄想”当体“不转”(不生)“者,是人”则明“见自心”本性。
【来者谓事生,去者事不现;明了知去来,妄想不复生。有常及无常,所作无所作,此世他世等,斯皆世论通。】
诸位!当万法具足因缘的时候,就来,来就是万法具足的时候,我们称为有来相,来相就是聚集,事境生,事就是境界就生起。来者谓事生,就是当因缘具足,万法就来聚在一起,这个境界就生起,主客二观一直存在。去者,一切法灭去,那么一切因缘不具足,就灭去。明了知一切法,这个去来生灭等相,都是主观意识的一种妄想相,然后我们了妄即离。例如说大家聚在一起很开心,这个就是妄想;大家不聚在一起又很悲伤,所以有的人会恐惧,因为没有人他就生恐惧,要有伴;没有伴就生恐惧。要有伴啊,对不对?所以说,如果明了一切法的去来、生灭等相,都是妄想所现。了妄即离,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,妄想不复生。若见诸法有常或者无常相,见有能作还有所作,那这都不对,所作法或者是无所作法,统统不对。此世,见到一切此世或者他世,这些都是著于生灭见的世论所拥有,非真实自性宗通。自性宗通,无三世、无实法,无能作、无所作。
【义贯】所谓“来者”即“谓”见“事”境“生”起,所谓“去者”为谓见“事”境灭而“不现”;若能如实“明了知”一切法“去来”生灭等,乃妄现之相,“妄想”分别即“不复生”起。为什么叫做“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”?相有来去生灭,你的心跟它来、跟它去,跟它生、跟它灭,那么你就是凡夫。为什么叫做“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”?为什么说“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”?如来者见到诸法都空无自性,本如嘛,如来即诸法如义,如来不但是内如外如,无法不如,简单讲就是见到诸法毕竟空相的意思,所以没有一咱东西佛会挂碍,所以说世法、出世法,见到一切法都好,没有任何东西,不是说我要断这个贪,没有东西,你要断什么贪?没有东西,你为什么起嗔恨心呢?没有那个东西啊。所以广钦老和尚讲,修行人要能够把“有”转成“无”的力量。这一句一针见血,有就是妄想,无,无念、无住、无相、无自性,你看,这广钦老和尚真的就是悟道的圣人,对不对?我们现在“有”转不过去啊,我这拥有的东西,我就是死执不放啊,舍不出来啊。我去信徒他家的时候,好的咖啡都藏起来,泡那个一杯十块钱的给我喝,这舍不出来,这是很糟糕的事情。所以说,我们知道,要体悟到这个“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”,你看,每一句话,都是经经是有相通的,每一经典都有相通的。若见法“有常及无常”,见有“所作”法及“无所作”,及见有“此世”与“他世等,斯皆”是“世论”者之所“通”,非真实自性宗通。自性宗通。
那这个地方呢?刚好告一个段落,所以大家也很辛苦地坐在这个地方,我这样有声说到快要无声,说到快要无声了。你们没有试过,你们从下午两点开始,一个人像疯子自己一直讲,讲到六点,你就知道下台没声,真的,没有声音啊,不过我的声音还不错,佛菩萨加被,所以我觉得还是很庆幸,诸佛菩萨慈悲。那么我们晚上要诵经,要诵经,所以我们今天到这里一个段落。到这里。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。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。好!下课!(未完)
楞伽经107:二乘人以味着三昧,饮寂灭酒,睡无为床,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
楞伽经 108: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,你绝对守口如瓶,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
楞伽经 109:无明为父,贪爱为母,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
楞伽经 110: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,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、安慰语
楞伽经 111: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,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
楞伽经 112: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,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、文字的影响
楞伽经 113:如果你不执着外境,心中就没有妄想,什么事都没发生
楞伽经 114:能离一切名相的妄想,就达到每一个人修行的终极目标
楞伽经 115:一个人在一个善知识、一个道场的座下能够安住,那个是最猛的
楞伽经 116:你跟着外面的相变那是识,如如不动就是智,修行就抓到这一点
楞伽经 117:我们现在所有的善巧方便法都是一种生灭的东西,统统没有抓到重点
楞伽经 118:你的敌人是从你的妄想创造出来,你的敌人在你的内心深处
楞伽经 119:凡有所知、有所见就是妄想,这妄想在于人在于心不在境
楞伽经 120:太过骄傲的人和太过懦弱的人不能证得真如,修行是走中道路线
楞伽经 121:修行以契入无相的人最会修行,修行者以无相为胜
楞伽经 122:必须放下有量才能拥有无量,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
楞伽经 123:要是能进入平等、究竟、无诤,你修什么行念什么都没关系
楞伽经 124:今天就是善巧方便太多,多到失去整个佛教的核心,众生摸不到门